有感而發,替我的Moleskine寫的一首歌。little black book在英文裡面也很多意思,像是記載幾位舊情人的通訊錄,但在這邊我純粹只是覺得Moleskine的黑色封皮很有神秘感,也很單純耐看。既然它替我紀錄這麼多靈感,我覺得替它寫首歌是最適當不過了的。
This is a song I wrote the other day, a way of thanking my Moleskine for being such a faithful companion in my life. I don't know if there is a better way than writing a song on it and simply for it. And thanks again to Moleskinerie, I'm truly honored.
星期五, 12月 29, 2006
星期三, 12月 20, 2006
無所事事

我發覺,世界上最難做的事大概就是甚麼都不做吧。今天上班中午休息時間,我到鄰近的Starbucks偷閒,坐在沙發上吃完燻雞三明治套餐+焦糖瑪其朵距離上班時間還有大約半小時。本來我是想睡個覺,但是沒想到白天也會失眠,突然心血來潮想「甚麼都不做。」甚麼都不做,代表你沒有在做任何事情、沒有在想任何事情,眼睛也沒有在觀察任何東西或聚焦在某個特定物體上。簡單說,就是完全讓你的意識停擺,我發覺在我的生活之中我幾乎不曾這麼做過。試了好幾次,我發覺我總是會很犯賤的去竊聽周遭的聊天聲、或是觀察起坐在角落的某個人。這真的太困難了,因為我們總是習慣無時不刻大量的吸收資訊,甚至覺得發呆無所事事就是一種罪過,但是這卻是我們最不拿手的一件事。所以下次有片刻的悠閒,不妨試試看就甚麼都不做吧,你會發覺我們都太敏感了。
星期三, 12月 13, 2006
Low-fi & Hi-fi

Low-fi 跟Hi-fi各代表低傳真跟高傳真,在這裡我指的是低科技跟高科技。上個禮拜天,我期待了已久的Moleskine終於加入我的週邊家族了,靜靜的躺在我的Macbook旁邊。有些人可能對於到底甚麼是Moleskine還不清楚,簡單說就是梵谷、畢卡索和一竿子作家、設計師等等在用的筆記本,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。雖然經過的我的考究,這是義大利Moleskine製造商的片面之言,但是當你知道你所擁有的筆記本被許多的創意人賦予靈魂,你不知不覺地就會開始有創作的慾望。我在別人的Blog看過這樣對於Moleskine的描述:
「坦白說,Moleskine真的沒甚麼特別。我用過更好的紙張、設計得更精美的筆記本,但是整個創意社群所帶來的魔力加上Moleskine本身所擁有的神秘魅力,讓我自以為很有創意才華。」
我很贊同這點,我不認為Moleskine是世界上設計的最好的筆記本,我用不到兩天就開始覺得筆墨都會透過紙張。然而重要的是,他有某種催眠的能力,好像給予使用者某種創作的Placebo(安慰劑,亦即只有心理作用卻沒有實際藥效的藥丸,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詞)一樣,告訴你一定要在這本筆記本裡面好好宣洩自己僅有的想法跟創意。
至於這種魅力從何而來,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。這樣講起來有點病態,不過我認為特別的東西都會有特別的氣味;我指的不是氣氛而是鼻子真的會聞到的氣味,像是Mac第一次拆盒的柑橘味彷彿死前極樂的腦垂腺分泌物,Moleskine的紙張跟書皮都有種特殊的氣味。我沒有說他是香的,相反的第一次聞都會很臭,第二次以後就很香了。我不知道科學對這樣的現象有沒有解釋,或許這是一種催眠的過程吧?
我所謂Lo-fi 跟Hi-fi,指的是我現在對於Mac和Moleskine的紛爭。同樣是Notebook,一個可以無線上網讓手指爽快的敲打鍵盤,一個卻可以隨時隨地零秒開機紀錄生活的想法。各有各的好,偏偏在寫東西的時候其中一個必須要讓位。我沒有對何者偏心,我認為他們在生活中同等重要,只是我在設法釐清各自使用的時機。我承認我是電子時代的產物,熟記鍵盤的位置,卻早已忘記自己的字跡模樣;現在我們都需要一點單純的回歸。
星期五, 12月 08, 2006
挪威的森林 Norwegian Wood

我們對於挪威的森林這個詞彙,經常聽見,卻往往不知道真正的意思是甚麼。或許你會說那是一家位於公館的咖啡廳,抑或伍佰的一首歌,但是村上春樹的忠實讀者會辯稱那是一個傑作的書名。昨天上課的時候剛好講到挪威這個國家,激起我確認到底挪威的森林有何特殊意義?我自己很早以前就知道披頭四是最先用Norwegian Wood這個詞的,但我始終沒有深刻去思考他的意義。原來,究竟Norwegian Wood是甚麼,也只有披頭四知道,後人只有猜測的份。確定的是,這首帶點迷幻味道的歌具有強烈的性暗示意味,強烈的指涉一夜情的劇情。所以一種說法是Norwegian Wood是某種毒品的混合,或是所謂(LSD)大麻的使用,或者是Knowing She Would的諧音,亦即「知道她會」的意思。當然,也有保守派的人認為,Norwegian Wood純粹是一個家具,因為當時的確有這麼一家家具行,如果是現在的話可能就是IKEA。所以下次看到挪威的森林這個詞彙,想想他被後的意思吧?或許,並不是適合每個場合的...
Nighthawks
星期三, 12月 06, 2006
爵士樂與我
好,我知道你要說你幹麼取這樣的名字?好像是看完劉庸超越自己之後的讀後感。對於這點我沒有甚麼好辯論,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名字反而可以詮釋我想說的一切;就像老話一句,Less is More,至少我沒有任何政治的意味在我的標題裡,我想表達得很簡單就是我對爵士樂的想法。
首先我必須要承認,我懂得不多,如果你是爵士發燒友,想知道一些專有名詞,想考我Bee-Bop跟Bop有和不同、Monk開啟了甚麼樂風,Coltrane的實驗性在哪裡- 那我看你還是轉台好了,就當我是個只會聽音樂表面的鄙人吧。我沒有深入研究過爵士,雖然我很想,但這裡我只想片刻表達對一個音樂種類的喜愛。
我也不知道如何分析我對爵士的喜愛,就是一種感覺吧。我清楚說這種話很敷衍,好像人家再問你幹麼愛你的另一半一樣。一種感覺,一個安全的說詞,好像說溜嘴自己的愛就很不誠懇一樣。我現在幾乎每天下午都是在咖啡跟爵士中度過,不要誤會我是那種自己為時尚的人,我的咖啡不是90起跳的綠標咖啡,是麥斯威爾冷凍在冰箱裡的冰咖啡;而爵士樂也不是某家live pub,是itunes的罐頭爵士。所以我所有的附庸風雅都是罐裝的,人家磨好的粉、組織好的撥放清單- 那是我的爵士經驗。
當世界某個角落的人正要把唱片針頭放在黑膠唱片上,我卻是把筆電打開,準時收聽一個每隔兩首歌會有廣告的爵士電台。我不歧視它,我還是喜歡他挑選的50或60年代爵士,似乎只有那個年代的爵士最符合我的喜好。我喜歡他的隨性、極度簡單或繁複,時而慵懶,時而快步。爵士樂幾乎跟即興畫上等號,所以每個音符似乎都不是那麼完美,感覺總是像某個夾雜在兩個白鍵之間被遺忘的半音階,雖然說樂團們總是隨性的彈奏,但是當你自己拿起吉他來想要模仿,你的音階卻是永遠抓不到那個搖擺的輕快。
不知道為甚麼,爵士即使熱鬧,總是讓我想到夜晚、冬天與冷天氣。我說了,我不是個非常沉悶的人,但是爵士樂總讓我想起Edward Hopper的畫作,好像整個都市都是寂寞空曠的一樣。Hopper是我最喜歡的畫家,他的色調跟燈光感覺像孤獨的小喇叭一樣,伴隨著低聲的Bass在吹奏。我喜歡Hopper也喜歡爵士,我懂得不多,但是我感受得還頗多。或許這比知道一些專有名詞還重要吧?
首先我必須要承認,我懂得不多,如果你是爵士發燒友,想知道一些專有名詞,想考我Bee-Bop跟Bop有和不同、Monk開啟了甚麼樂風,Coltrane的實驗性在哪裡- 那我看你還是轉台好了,就當我是個只會聽音樂表面的鄙人吧。我沒有深入研究過爵士,雖然我很想,但這裡我只想片刻表達對一個音樂種類的喜愛。
我也不知道如何分析我對爵士的喜愛,就是一種感覺吧。我清楚說這種話很敷衍,好像人家再問你幹麼愛你的另一半一樣。一種感覺,一個安全的說詞,好像說溜嘴自己的愛就很不誠懇一樣。我現在幾乎每天下午都是在咖啡跟爵士中度過,不要誤會我是那種自己為時尚的人,我的咖啡不是90起跳的綠標咖啡,是麥斯威爾冷凍在冰箱裡的冰咖啡;而爵士樂也不是某家live pub,是itunes的罐頭爵士。所以我所有的附庸風雅都是罐裝的,人家磨好的粉、組織好的撥放清單- 那是我的爵士經驗。
當世界某個角落的人正要把唱片針頭放在黑膠唱片上,我卻是把筆電打開,準時收聽一個每隔兩首歌會有廣告的爵士電台。我不歧視它,我還是喜歡他挑選的50或60年代爵士,似乎只有那個年代的爵士最符合我的喜好。我喜歡他的隨性、極度簡單或繁複,時而慵懶,時而快步。爵士樂幾乎跟即興畫上等號,所以每個音符似乎都不是那麼完美,感覺總是像某個夾雜在兩個白鍵之間被遺忘的半音階,雖然說樂團們總是隨性的彈奏,但是當你自己拿起吉他來想要模仿,你的音階卻是永遠抓不到那個搖擺的輕快。
不知道為甚麼,爵士即使熱鬧,總是讓我想到夜晚、冬天與冷天氣。我說了,我不是個非常沉悶的人,但是爵士樂總讓我想起Edward Hopper的畫作,好像整個都市都是寂寞空曠的一樣。Hopper是我最喜歡的畫家,他的色調跟燈光感覺像孤獨的小喇叭一樣,伴隨著低聲的Bass在吹奏。我喜歡Hopper也喜歡爵士,我懂得不多,但是我感受得還頗多。或許這比知道一些專有名詞還重要吧?
訂閱:
文章 (Atom)